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,大概是说某位记者赴朝鲜采访,期间笔记本电脑出了故障,经当地的工程师检查后发现主板上某元件脱焊了。记者问工程师:“你们这有没有主板换?”工程师很诧异:“为什么要换呢?我给你修一下。”说完开始拆电脑,找到脱焊的元件,焊了一下,电脑居然正常开机了。这下轮到记者诧异了,居然还可以有“修”这一说的?
的确,目前“修”这个字眼越来越少见。在快节奏的经济时代,人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,“换”逐渐取代了“修”。
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、家电等,换配件甚至直接换货,对商家而言利润最大,对客户而言节约时间成本,看起来是双赢的事。反观修理,耗费维修人员大量的人力和时间,修理费又少的可怜,客户还要耽误使用,费力不讨好。而且修理对人们来说似乎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阴影,以后再发生问题,会不自觉得想到“上次没修好”。
No No No,我是一定要生生地拉回到心理上的。
快节奏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也必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。比如:离婚率的逐年增高、跳槽率的逐渐增加。似乎看起来,“换”的成本远远少于“修”(当然不单指经济成本)。你看,婚前看似幸福,婚后问题越来越多(谈恋爱时间长了也一样)。性格不同、价值观不同、生活习惯不同……我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对方“修补磨合”?甚至还要花钱去做家庭治疗?
再看,工作不顺心,什么原因:工作压力太大、领导总在后面催着、同事相处困难、有人处处针对我……啥?我有问题?不存在的!换工作!要不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问题,要不就是不想花成本修复问题。因为“换”看起来比“修”省事多了。曾经有个来访者,她告诉我,这是她第5段感情了,结过3次婚,离过3次婚。这5个男人都对她挺好,但是也都有一个共同点无法忍受——家暴。她以为“换”就可以解决问题,可以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,没想到只是入了下一个坑而已。当然她更没有想到,问题很大一部分出在自己身上,核心部件出了问题,换多少配件都没有用的。貌似没什么不能换的,身外之物随便换,甚至身体的器官都可以换。很简单,家人不能换,不管你想不想承认,父母就是你的父母,孩子也是你的孩子,可能唯一能换的就是伴侣了。虽然离婚率在升高,但大部分夫妻为了孩子、为了家庭、为了面子等等,还在坚持。而心理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些不能换的情况下。换不了还不满意,真是煎熬。
“换”解决不了一些问题,而“修”这么费力不讨好,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?人们最常用的就是“逃”和“病”。有些人遇到问题后,换都不想换了,直接采取躲避逃避的方式对待。好吧,“换”好歹还是尝试解决问题,“逃”就干脆不想解决问题了。其实,问题不会因为你不理它自己解决的,它会一直在那个角落里待着,还时不时骚扰你一下。而且一直躲下去,可能还会形成拖延。还有一些人,得了“病”,焦虑、抑郁、躯体化、癔症、甚至精神问题。“病”了以后,在意的人都让着你、关心你,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。但是“病”却好不了,时而反复,这是因为“病”让你获益了,“病”成了你应对问题的办法,而这样的应对模式是畸形的。“修”的成本很高的,做咨询要花钱、花时间、费精力、累脑子。而且主动咨询还好,被动咨询的连改变的动力都没有,更是难上加难。心理治疗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健全,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,过程中问题还会反复。这时候,来访又会怀疑,治疗是不是有效?换一个方案?换一个治疗师?修肯定是要修的,只是修也是有方法的,可能有很多种维修方案,但真正适合你的就那么几个。如果有幸找到,那恭喜你!
有些人发现了问题,也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,做了很多咨询,但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?试问你的大家庭群里,长辈们天天发的养生文章你看吗?你的另一半给你发的想让你有所改变的文章你会看吗?如果回答是否定的,那你也许该考虑一下,你想让身边的人做改变也是很困难的。既然这样,我们不如从自己身上下手,自我的改变和成长通常会扰动整个家庭,带动它一起前进。
这个也不一定,就好像电子产品,修不好的情况也是存在的,实在没办法,换新的配件或整机也是可以的。有一个来访者,到处做咨询,找个很多的心理专家,自己也付出了很多,但是夫妻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。后来了解到对方出轨了,而且心完全不在家里了。这样的情况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继续“修”了,修不好又何必执着。不如多花点时间考虑如何调整自己吧。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过“修”带来的乐趣。我本身是一个喜欢拆拆修修的人,大到家具、车,小到玩具、电子产品、餐具,都有我修过的痕迹。小时候,我们都穿过妈妈补过的衣服鞋子,现在很多人都体会不到了。“修”过的东西一定没有原装的完整了,但是“修”带给我们的感受却是无可取代的。每当我带着孩子一起想尽各种办法修好他心爱的玩具时,孩子的那种兴奋绝不是再买一个新的同款可以感受到的。也许是修过的东西,保存着我们对它深深的珍爱之情,还能勾起我们满满的珍贵记忆。对于“修”,我们享受的可能不是最后的结果,而是努力探索、辛勤付出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追忆过去、经受磨练、自我反思、自我成长……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国家注册执业医师(内科、心身医学)
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心理治疗(中级)
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
*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(微信号:stesschina)联系以获得许可,欢迎分享。